md豆传媒app网址入口免费

您所在位置: 首页 学生活动

学生活动

百千万工程突击队|“ 机电赋能振兴乡村”筑梦潮州百千万突击队队伍介绍篇

发布日期: 2025-07-04

大头.jpg




“ 机电赋能振兴乡村”

筑梦潮州百千万突击队队伍介绍篇

md豆传媒app网址入口免费智能机电学院


















当数字浪潮奔涌乡村沃土,当高校智慧扎根潮之大地,一场对于 “科技赋能” 的乡村蝶变正悄然启幕。智能机电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携手组建 “百千万工程筑梦潮州突击队”,带着 “用技术点亮乡野,以创新激活振兴” 的初心,踏上了用数字引擎驱动乡村焕发新活力的实践征程。



团队介绍



盛夏时节,非遗情牵。在“百千万工程”青春集结号的感召下,智能机电学院党总支吴炜坤书记、智能机电学院陈敏院长、智能机电学院辅导员李雨彦老师、智能机电学院吴慧娟老师、人工智能学院团委负责人欧阳富老师、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孟韵仪老师联袂带队,组建“筑梦潮州百千万”突击队,奔赴潮州市饶平所城镇地区。秉持对电气安全提升工程的推进热忱与时代担当,我们团队开启了集风险调研、智能防控与科普传播于一体的实践之旅。

屏幕截图 2025-07-07 205809.png



队徽介绍



屏幕截图 2025-07-07 205751.png

“筑梦潮州突击队”队徽以盾牌造型 为核心载体,暗含“守护”的精神内核,呼应团队“电气安全治理”的实践目标:

图案符号:传统与科技的共生

? 左侧雕刻 潮汕传统纹样,锚定“潮州”地域文化基因,彰显对本土文化的敬畏与联结;

? 毗邻的 工业机器人轮廓,则代表团队“物联网+智能装备”的技术底色,诠释“科技赋能”的行动逻辑——用现代科技手段破解乡村安全难题,实现“非遗文化语境”与“工业科技力量”的对话。

整体意涵:守护与创新的交织

盾牌的“守护”、传统纹样的“传承”、机器人的“创新”,叁者交织成队徽的精神脉络——这支青春队伍以科技为矛、文化为根,在潮州大地践行“安全守护+文化赋能”的双重使命,让工业智慧与乡土文脉共振,书写“百千万工程”里的科技筑梦故事。



指导老师



屏幕截图 2025-07-07 205735.png

智能机电学院党总支书记

吴炜坤

此次下乡活动,负责后勤组的管理和

统筹团队与整体方向调整。

寄语

潮汕大地的每一块石板都藏着故事,每一声潮剧都连着乡愁。作为文化传承的 “青春桥梁”,希望你们既能用智能终端记录乡贤的岁月,也能蹲下来听阿婆讲 “游旱龙” 的习俗;既能用专业能力修复古厝的电路,也能读懂老建筑里的 “匠心”。记住:科技是工具,文化是底色,唯有带着尊重与共情去触摸这片土地,你们的实践才会有温度、有深度。


屏幕截图 2025-07-07 205722.png

智能机电学院院长

陈敏

此次下乡活动,负责支教组的管理和

提供技术指导与专业资源支持

寄语

同学们,这场奔赴潮州的实践,不是课本的 “番外篇”,而是成长的 “必修课”。在所城镇的电线旁、古厝里、海滩边,你们会发现:真正的知识,要能拧得紧一颗螺丝、听得懂一句方言、暖得了一位老人的心。愿你们带着 “问题意识” 去观察,带着 “落地思维” 去行动,让课堂上学的物联网技术、文化理论,变成乡村里看得见的改变 —— 这才是 “实践育人” 最生动的答案。


屏幕截图 2025-07-07 205711.png

智能机电学院院长助理

吴惠娟

此次下乡活动,负责技术组的管理

电气技术落地与安全指导和监督。

寄语

安全永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。在进行线路排查、设备安装等工作时,务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,做好防护措施;在走访村民、外出调研时,要注意自身人身安全。同时,也要珍惜这次难得的经历,用心去感受乡村的风土人情,记录下每一个触动心灵的瞬间。无论是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,还是与村民相处时的温暖,这些都是你们此行宝贵的收获,会成为人生中一笔难得的财富。


屏幕截图 2025-07-07 205658.png

智能机电学院辅导员

李雨彦

此次下乡活动,负责协调组的管理和

协调学生组织与活动宣传

寄语

从校园到乡村,变的是场景,不变的是 “东华学子” 的担当。所城镇的老人需要安全的电线,孩子需要科技的启蒙,非遗需要年轻的声音 —— 这些,就是你们此行的 “任务清单”。别怕烈日晒黑皮肤,别怕方言沟通不畅,别怕问题复杂棘手。当你们为一户人家换好插线板、为一个孩子讲清安全知识时,就是在书写 “责任” 二字最鲜活的注脚。


屏幕截图 2025-07-07 205646.png

 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

&苍产蝉辫;孟韵仪

此次下乡活动,负责文化组的管理和

把控项目学术与实施质量。

寄语

同学们,此次潮州之行,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绝佳契机。在石厝村的田间地头、古厝院落,你们会遇到课本上没有的 “考题”—— 或许是老化线路的改造难题,或许是与老人沟通的语言障碍。但正是这些 “考题”,能让你们真正明白 “纸上得来终觉浅” 的深意。希望你们带着钻研的精神,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积累经验,让每一次动手操作都成为成长的阶梯,让实践成为检验学识、提升自我的最好方式。


屏幕截图 2025-07-07 205635.png

人工智能学院团委负责人

欧阳富

此次下乡活动,负责宣传组的管理和视频号运营和公众号推文管理。

寄语

一个团队的成功,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努力与配合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,技术组、文化组、宣传组等各有分工,但更要懂得相互支持、密切协作。技术组在进行电气改造时,文化组可以同步收集相关的民俗故事;宣传组在拍摄素材时,要多捕捉团队协作的精彩瞬间。希望你们在团队中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,在遇到分歧时能够换位思考,让团队的力量在默契配合中不断放大,共同攻克难关,完成既定目标。


成员介绍



屏幕截图 2025-07-07 205556.png

突击队队长:梁朝允

作为团队的灵魂人物,以其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领导力,带领突击队克服重重困难,勇往直前。负责统筹项目全流程,制定计划并协调技术、文化等小组协同作业,誓将科技创新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。彰显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统筹担当。


屏幕截图 2025-07-07 205537.png

            协调组

李儒佳,黄玲、韩滢莹,芮域

叁位成员带动往届毕业校友与25届新生,并化身衔接纽带,在沟通对接、志愿者招募与管理中担当主力。他们以高效沟通搭建协作桥梁,用规范管理夯实活动根基,为活动的顺利衔接注入经验与活力。


屏幕截图 2025-07-07 205504.png
屏幕截图 2025-07-07 205525.png

宣传组

党崇瑞、梁朝允、詹朝锦

他们是行走的记录者,用镜头捕捉美好,用文字记录故事。他们运用新媒体的力量,将科技赋能乡村的独特魅力展现给更广泛的受众,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其中来。


20250707205424474.png
图片

            技术组

孙广豫、郑楷瀚、黄永强,林昭群

他们是乡村科技的践行者,用排查筑牢安全防线,以改造升级电气设施,借培训传授技术本领。将滨辞罢等科技嵌入乡村,让智能设备成为田间“哨兵”,使老旧电网焕发新生,更让村民掌握科技应用技能。以实干推动技术落地,用智慧点亮乡村图景,让科技红利真正惠及乡土民生。


屏幕截图 2025-07-07 205331.png
图片

支教组

李绮雯、郑妍茵、钟坚鑫

他们是童心科技的引路人,用实验开启探索之门,以互动点燃创新火花,在课堂中带孩子触摸科技趣味,让创新意识在实践中萌芽生长。

屏幕截图 2025-07-07 205301.png
屏幕截图 2025-07-07 205317.png

文化组

蔡欣珊、余秋彤、徐文熙

他们将围绕文化组在项目中的核心工作,从文化资料采集、非遗活化传播、搭建交流桥梁等方面进行简短介绍,突出其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上的作用。

屏幕截图 2025-07-07 205223.png
屏幕截图 2025-07-07 205237.png

后勤组

李盛丰、陈昕楠、郑臣鸿

他们是后勤战线的全能守护者,以精准采购把控物资链条,用匠心布置构建活动场域,凭专业维护保障设备运转,靠清晰账目管好经费收支,全流程筑牢项目保障基石。



结语



这不仅是一段暑期实践的征程,更是一次锚定 “百千万工程” 的战略践行,一场擘画 “未来乡村” 图景的先锋探路。我们将萃取潮州实践的智慧结晶,熔铸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 “青年实践样板”,让物院青年的创新活力,持续注入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,为实现 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” 的美好愿景,镌刻下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荣光!


筑梦潮州,振兴乡村

饶平,我们来了

屏幕截图 2025-07-07 205155.png
中间.jpg

智能机电学院融媒体

图片:筑梦潮州百千万突击队宣传部

编辑:党崇瑞

初审:李雨彦

终审:智能机电学院党总支

大屁股.jpg


联系方式

招生热线
020-87470138 020-22693188 020-22693288
地址: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穗丰水均田路363号
校长邮箱:驳锄诲辞苍驳丑耻补肠辞濒濒别驳别蔼163.肠辞尘
党委信箱:驳锄诲丑诲飞蔼163.肠辞尘
  • 官方公众号
  • 学院二维码